当前位置: 管理培训 > 名人访谈 > 正文

女科学家吕植:当爱好变成责任

来源:中国养猪网 2012-11-17 11:47:18| 查看:

副标题[/page]

  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。在大熊猫研究中,吕植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:“熊猫这个物种的保护涉及人性、生态、经济多方面、多角度的问题,很多矛盾都聚焦在这个物种上,并被放大着。”

  吕植也意识到,作为一名科学家,光呼吁是不够的。她说:“知识分子在说与做或者想与做之间的差距,是一个普遍问题。无论问到谁,环境重不重要,保护自然是不是应该做,没有人会说不应该。但怎么做,在什么情况下能做,这才是关键。实际的例子很少,成功的更少。既然我受了这么多年训练,看到了这么多国内外的案例,有机会学习了这么多东西,我就要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使命。”

  “我要亲自来做一些事情。”吕植说。

  从科学到社会实践

  从此,吕植从一名单纯的科学家,变成了科学研究的社会实践者。而环境保护到底能不能让人们获益,也成为吕植最感兴趣的问题。

  在长期的考察经历中,吕植接触过很多贫困地区的山民,从他们身上可以发现,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,并不像很多一味主张“经济优先”的人们所表达的那样尖锐与不可调和。相反,在一些贫困地区,居民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一种纯朴、天然的敬重与珍惜。

  关键是政策、法律上的支持与引导,吕植意识到。

 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,整个国际大背景也为环境的“赢利”提供了可见的未来。“原来对于树木,只有木材价值,现在已经有额外的碳价值。我们已经开始交易。水的价值,马上就会出现。”今后,吕植说,一片林子的价值,也就不会单纯是一个林子的价值,它所产生的清洁的水、纯净的空气,它所抵御的自然灾害、所保护的物种,都会受到市场认可,环境与经济的矛盾也就会被调和。而这么做的前提,是要有相应的国家法律和政策。

  一般来说,科学家有两个动力:一是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点,这是最基本的,从达尔文的故事开始,吕植一步步地走进了这个奇妙的世界;另一个是“功利”,或者说研究本身的意义。科学致用应该是更大范畴上的功利,对很多人有用,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用。如今,吕植说:“我就是在追求这样的价值转化。”

  作为科学家,她说,从我研究的领域来看,实现这种价值和责任转化的方法就是,尽自己的力量,积累科学知识,积累实践经验,为国家的发展和保护决策提供证据。

  几年前,在吕植和她同道的共同努力下,北京大学成立了“自然与社会研究中心”,目的是通过政策研究、领导力的培养,将生态保护推向中国主流的发展政策与实践中去,其中就包括尝试用市场途径来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,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。

 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,运作出几个“环境与经济双赢”的成功案例。比如先买一片林子,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,也能在经济上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她说:“如果有一天,社会效益都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,那么,我们的国家、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安全了。”

  学术名片:

  吕植,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,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兼职研究员,世界经济论坛Global Agenda Council 成员,全国科协常委。

  从1998年至今,先后获得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”、“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”、“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”、全国五一奖章等荣誉。2003年起任IUCN 物种生存委员会熊类组熊猫专家组组长;2000年起任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。

  (文章来源:中国科学报)

【版权声明】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、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、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,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;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,不构成投资意见。若有不妥,请及时联系我们,可添加官方微信号“zgyangzhuwang”!

服务热线:400-808-6188

Copyright©2010-2022 https://www.zhuwang.cc